前言

目前比较流行的开源后台管理系统NG-ALAINAnt Design ProVue-Element-AdminJeecg Boot等,其页面布局基本都是如下形式:
常见布局.png
诚然,这种形式并非不好,但看的多了,难免视觉疲劳。

其实导航、菜单、Tab的设计,无非是为了用户能够更快捷的进入某个特性模块,而特性模块大多是相对独立的,如用户管理、资产管理、系统设置,可以近似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App。如果按照这个角度继续思考,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参考操作系统的布局、交互,设计我们的系统、页面呢?而提到操作系统,MacOS无疑是翘楚之作,于是一款仿MacOS的后台管理系统的前端解决方案便应运而生了,暂且给它起个WebOS的名字吧。

体验地址:https://doautumn.github.io/web-os

该解决方案并未投入实战,只是用作学习与交流,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留言支持。

技术实现

技术栈:Angular13 + NG-ZORRO13

1.基本布局

基本布局部分比较简单,顶部MenuBar、中间Content、底部Dock。
MacOS布局.png

2.Window

不管是MacOS还是Windows,都是以窗口来呈现应用程序内容的,用户也都习以为常。那如果在Web端也采用这种形式,效果将会如何呢?目前我也没有答案。不过我是持乐观态度的,而且我还为WebOS设计了一种键盘独占的交互模式(这将在下文讲到),我相信在这种模式的加持下,用户的满意度应该是比较高的。

下面来聊一聊Window的具体实现方案。

2.1 公开的属性、事件

在做这种开发套件时,我一般首先考虑的是开发人员该如何使用我们提供的基础组件、服务。对于一个窗口而言,首先想到的需要开发人员干预的只有两项内容:title和content。进一步思考,当窗口处于非活动或最小化状态时,我们希望开发人员能够关注下性能,毕竟如果窗口打开过多,如何保证页面不卡顿将会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。为此我们需要提供两个状态切换事件:active和inactive,当窗口处于上述某种状态时,可以考虑暂停定时器、暂停持续的渲染动画等非必要的性能开销。对开发人员公开的内容除上述4项之外,还会有一些其他细节项,如minimizable(是否能够最小化)、maximizable(是否能够最大化)、style(默认位置尺寸)等。

使用Window的伪代码:

1
2
3
4
<mz-window mzTitle="这是一个标题" (active)="handleActive()" (inactive)="handleInactive()">
your code
...
</mz-window>

内部实现的伪代码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// window.component.ts

@Component({
selector: 'mz-window',
templateUrl: './window.component.html',
styleUrls: ['./window.component.less']
})
export class WindowComponent implements OnInit, OnDestroy {

@Input() mzTitle: string;
@Input() minimizable: boolean = true;
@Input() maximizable: boolean = true;
@Input() style: any;

@Output() active = new EventEmitter();
@Output() inactive = new EventEmitter();

}

// window.component.html

<div class="window">
<div class="title">
<span>{{ mzTitle }}</span>
</div>
<div class="content">
<ng-content></ng-content>
</div>
</div>

2.2 窗口的通用逻辑

对于窗口的打开、关闭、最大化、最小化、拖拽、窗口切换等通用逻辑,都由框架统一实现即可。

窗口与路由的关系

而在实现上述功能之前,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。我们都知道,在基于Angular、Vue、React框架的前端工程中,开发一个中大型的后台管理系统,路由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功能。但正如前言中提到的,常见的开源后台管理系统,其主视区只显示当前路由对应的内容,如果我们在主视区想要显示多个窗口,是否意味着将不能再使用路由来组织我们的窗口?好在基于以往的开发经验,答案是否定的。在Angular、Vue中分别有对应的路由复用策略keep-alive可以实现页面缓存(React貌似没有,好多年没用过了),我们可以借助此技术实现多个窗口的同时呈现。

具体来讲,我们需要将路由和Window进行关联,也即一个Window对应一个路由(Window在初始化之后会暂存其对应的路由URL),同时开启路由复用,当切换路由时,将缓存的路由快照对应的视图层插入到主视区即可。
路由复用与多窗口.jpg
路由复用与多窗口.png

非活动状态窗口的激活

我们知道,在操作系统中点击非活动状态窗口的任意位置,都能使其处于活动状态,且不触发其内部逻辑,如下所示,点击Wiki并不会直接进入Wiki页面,而只是将浏览器前置使其处于活动状态。
窗口激活.gif
为了实现该效果,当窗口处于非活动状态时,给其设置一个透明遮罩层,点击窗口其实是点击的是遮罩层,触发的动作也仅仅只是路由的跳转,这也算是一个取巧的方案吧。

窗口的最小化

目前我们还没有实现MacOS最小化窗口的神奇动画效果的技术方案,暂且实现了缩放的动画效果,和MacOS类似,窗口缩放之后会以缩略图的形式暂存到Dock中。那如何生成窗口的缩略图呢?或者是否可以将窗口直接缩放至Dock中?经过综合考虑,我们希望窗口和Dock尽量是解耦的,所以还是采用了生成缩略图的方案,因为Dock本身也是支持设置图标的,这样只需创建一个Dock对象并将缩略图、窗口标题带上即可。
new DockItem().init({ name: title, iconPath: image, path: routePath })

至于缩略图的生成,则是使用了html2canvas
窗口最小化.gif

3.Dock

Dock的实现,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,一是单个应用程序图标(这里我们称之为DockItem吧)和Window的关联,二是丝滑的动画效果。

关于DockItem和Window的关联,其实比较简单,上文已提到,Window和路由是一一对应的,那只需将DockItem和路由也做关联即可。只不过DockItem和路由并非一一对应,而是一个DockItem对应一个一级路由,包含若干个子路由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// 定义DockItem
{
"apps": [
{
"name": "VSCode",
"iconPath": "./assets/app-icons/vscode.svg",
"path": "demo1"
},
{
"name": "Webstorm",
"iconPath": "./assets/app-icons/webstorm.svg",
"path": "demo2"
},
{
"name": "Chrome",
"iconPath": "./assets/app-icons/chrome.svg",
"path": "demo3"
}
]
}

// 一级路由
const routes: Routes = [
{
path: '',
component: WebOSLayoutComponent,
children: [
{
path: 'demo1',
loadChildren: () => import('./views/demo1/demo1.module').then(m => m.Demo1Module)
},
{
path: 'demo2',
loadChildren: () => import('./views/demo2/demo2.module').then(m => m.Demo2Module)
},
{
path: 'demo3',
loadChildren: () => import('./views/demo3/demo3.module').then(m => m.Demo3Module)
}
]
}
];

对于Dock丝滑的放大效果,这里实现的并不足够细致,就不详细阐述了,无非是动画处理scale、margin等样式,感兴趣的可以查看源码。
Dock.gif
另外,推荐下Steven实现的效果,很丝滑。

如何使用

计划将其作为基础开发包发布到npm,但由于还有一些功能暂未完成,如键盘独占国际化等,故还需等待时日。